当前页面 : 首页 > 快讯 > 正文 >

焦点关注:上市公司蜂拥挤上锂赛道 “钱途”未必一片大好

来源: 时间: 2022-12-23 17:24:53

上市公司跨界“抢锂”还需多思量

上市公司蜂拥挤上锂赛道,“钱途”未必一片大好。市场风向随时在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靠盲目跟风做大做强。只有专心致志做好主业,依靠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发挥出国民经济“排头兵”的应有作用。

又有上市公司因跨界锂电引起监管关注。近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对上海智汇未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草案信息披露的问询函,要求*ST未来就收购瑞福锂业的多个事项作进一步说明和补充披露,包括本次交易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标的资产是否存在业绩真实性等问题。


【资料图】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两旺拉动,近年来,锂电产业链价格一路上涨,引得众多上市公司按捺不住跨界“抢锂”的冲动。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已有3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涉足锂电产业链。

蛋糕做大了,谁都想分,只要合法合规,也无可厚非。何况有的企业跨界锂电并非是拍脑袋的冲动行为,其主业确实与锂电存在协同互补关系;还有的企业身处传统红海市场,业绩增长乏力、盈利空间一再萎缩,积极拥抱市场发展新趋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既是企业“自救”之策,也是敢闯敢试的表现。

但上市公司蜂拥热门锂赛道,“钱途”就注定一片大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相比产业链上“土生土长”的巨头们,从业外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大多既无人才积累,也无技术沉淀,其传统主业与锂电风马牛不相及,盲目跟风上项目、乱投资,风险隐患重重。

无论是锂矿开采还是锂电池研发,都是复杂的技术活,不是简单买几台设备就能有产出、可盈利的。企业对技术的理解是否到位、对产品质量能否把好关、对动辄几年的开发周期能否承受得住等,都是关系生死存亡的考验。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锂电行业周期拐点风险也不得不防。市场追捧之下,当前锂电产品价格一路上扬,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锂电的案例,不少都是溢价状态。一旦未来风向发生变化,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锂价将不可避免下跌。如今掏出巨额资金来“抢锂”的上市公司,最终能否收回成本仍是未知数。

不乏有上市公司为此缴纳“学费”。早在几年前,就有企业在斥巨资收购锂电隔膜公司后,因完成不了对赌承诺,最终只能贱卖子公司;还有主营纤维生产的企业耗资数十亿元收购锂电池公司后,很快遭遇经营不善问题,导致整体业务受到拖累,几度徘徊在退市边缘。

可见,跨界锂电,生意并不好做。事实上,部分上市公司高调追逐“锂想”,并非是真的看好锂电发展,更多是想趁机掘一笔金。近年来,资本市场热点频动,跟风布局元宇宙、跟风“酿酒”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部分企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高声宣布跨界、推动公司股票接连涨停后,没过多久就按下停止键,徒留一地鸡毛。

针对上市公司扎堆跨界乱象,监管部门多次发声,呼吁上市公司保持清醒头脑,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强主业。但要刹住这股盲目之风,在呼吁之外,还应加强引导,重点监管高估值、高溢价、高绩效承诺的“三高”并购,强化承诺履行,紧盯标的管控;对于蹭热点等行为,更有必要加强打击,以严惩重罚督促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实现转型升级。

市场风向随时在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靠盲目跟风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热点频繁切换时不动摇,坚守战略定力;在投机炒作盛行时不浮躁,始终埋头苦干。只有专心致志做好主业,依靠创新实现提质增效,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竞争力,服务好国家战略,发挥出国民经济“排头兵”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为您推荐

-